據悉,2012年11月1日起,歐盟綠色輪胎標簽化法案將正式執行。該法規規定,在歐盟銷售的轎車胎、輕卡胎、卡車胎及公共汽車輪胎必須加貼標簽,標示輪胎的燃油效率、滾動噪聲和濕滑路面抓地力的等級。目標是到2020年歐洲能源消耗減少20%。實行輪胎標簽制度,核心是推廣綠色輪胎,同時也是世界輪胎工業發展的潮流和方向。
目前中國輪胎的年產量約占世界輪胎總產量的1/4,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輪胎制造國、出口國和消費國。2002-2012年,中國輪胎產量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速,出口量保持年均40%以上的增長速度。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宇恒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歐盟已成為我國出口輪胎的重要市場,綠色輪胎標簽法的推出對我國輪胎行業造成沉重的打擊。按歐盟綠色輪胎標簽法的規定,我國出口歐盟輪胎有將近5成不達標,標簽法樹立的市場壁壘嚴重阻礙了國內輪胎企業的出口。
據上海輪胎橡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輪胎研究所對全國載重胎的調查分析結果顯示,目前約30%的載重胎達不到歐盟第一階段滾動阻力的最低要求,70%達不到歐盟第二階段滾動阻力的最低要求。據了解,輪胎標簽法對輪胎的制造工藝,尤其是高性能橡膠生產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目前,我國輪胎企業數量眾多,但普遍規模小、研發能力不足、技術水平不高、生產產品質量低下。同時,較低的進入門檻和激烈的低端競爭使得輪胎企業利潤低下,其主要通過擴大銷量,提升業績。”李宇恒表示,歐盟綠色輪胎標簽化法案的實施,將會對我國出口歐盟的輪胎造成極大影響。
有業內人士表示,歐盟實施輪胎標簽法,是在倒逼中國輪胎業進行洗牌。然而,行業洗牌的一個結果便是導致落后產能的離場。
“不過,危機也是機遇,此次歐盟輪胎標簽法的實施在給我國輪胎行業造成沉重打擊的同時,也敲響了產品質量的警鐘。”李宇恒表示,歐盟實施輪胎標簽法也將促使我國輪胎行業提升技術實力并逐漸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產品質量,以生產出優質的輪胎應對歐盟的貿易壁壘。
有業內人士也指出,行業洗牌可以讓國內輪胎遠離各國啟動貿易壁壘的底線,釋放出巨大的國內市場空間,也更有利于本土品牌輪胎的成長。因此,對于歐盟新規,國內檢驗檢疫部門給出的建議是:企業應積極應對、提高產品性能;同時加快開發國外新興市場,推行“多元化”戰略。